close

The Awakening

  在靈動檔案裡面,真正引人入勝的不是那些鬼現影的嚇人橋段,事實上那些段子也不夠恐怖,而是透由人與人、鬼與人的互動過程,剖析人性真實的訴求。故事發生在1921年的英格蘭,正當檯面上的工業革命和反殖民注意運動正大放異彩,私底下陰鬱的街景氛圍卻與鬼怪之說順理成章的契合,加上民間主流的通靈、占卜、旋桌術,正如電影開場那節自《雙城記》書中變形誕生的假語錄所述:「這是一個鬧鬼的時代。」導致一股略帶詼諧卻又開誠佈公的詭譎氣氛。那年代遭逢第一次世界大戰,神鬼力量成為大眾失去親人而尋求之慰藉,更可說是人心任鬼怪姿意亂竄,這樣的背景下,了當告知觀眾一大原則,如果鬼怪出沒是為稀鬆平常,那麼我們要擔心的不是見鬼,而是見到會害人的惡鬼,然前提是你必須相信鬼的存在。

 聽起來蠻弔詭,這股信與不信幽靈的爭辯,即是作為本片的開端。主角芙倫絲(Rebecca Hall飾)勉強算是個作家,秉持科學與理性,不相信幽靈存在,視破解偽超自然現象為己任並納其為寫作題材,在普遍熱衷神鬼的大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,亦可想她經常因揭穿真相造就他人的失望而遭致敵視的目光。某日,一位名叫馬洛里(Dominic West飾)的男子前來拜訪芙倫絲,委託其調查事件,馬洛里於某間鄉野地帶的寄宿學校任教職,而該學校發生一男孩死亡的事件,當中牽扯到繪聲繪影的鬼魅傳說。芙倫絲原以為成功解決事件即可斷絕鬼魅之說,然而卻陷入一場更難以解釋的謎團中,幽靈更宛如潛身四周,一次次地找上了她。

  普遍說,傳統靈異片的劇情難以翻新,所以時常經典性已被老片被霸佔,因此,轉型是最佳出路,除了保留原先恐怖片的衝突性外,加入其他元素安排是有成效的。首先,芙倫絲本身的角色設定具有挑戰該時代兩方面保守的對立,一是女性身分,二是其反對幽靈存在的論點,後者更讓故事主線得以明確-不信幽靈的人終究會相信。為不使故事情節發展過為直敘而淪為陳腔濫調,本片加重安排一教人難耐的氛圍-寂寞與孤獨,不論是男女主角為了各自的理由而封閉自我,或是寄宿學校座落偏僻的孤立表徵,疏離彷彿化為顆粒質漫佈於空氣中,沉堆在房屋的蒼白壁面裝潢,與學生集體的單色簡素制服上,此般基調下逐漸迸現細縫,是為情感的添增,可看出編劇在角色關係連結上作了諸多安排,甚至埋下伏筆,例如隨故事發展揭開芙倫絲與已逝未婚夫的傷痛回憶,以解釋她不信幽靈的自我欺瞞心態,並在馬洛里身上找尋雷同的脆弱,培養惺惺相惜的情愫,另外管家茉德(Imelda Staunton飾)與小男孩湯姆(Isaac Hempstead Wright飾)對芙倫絲的超乎的情誼都是將結局堆疊成型的拼圖。

  本片為導演Nick Murphy首度進軍大銀幕執導的作品,在基礎驚嚇與懸疑戲碼都還算有備足,但僅只如此,單就驚嚇程度來評斷,多數的展現手法略為平淡,搔不到癢處,只是仰賴臉部扭曲的小孩鬼魂重複登場,以及行蹤怪異的園丁賈德(Joseph Mawle飾)節外生枝,至多靠上故事後段的模型屋橋段驚鴻一瞥;但比較起尋求驚駭的刺激,導演給予更多的誠意於故事性的推衍以及角色營造,搭配演員們良好的情緒鋪陳得以讓觀眾滿足而投入。就是因為太多的內容物,若不定義靈動檔案為靈異片,而作為具有靈異色彩的懸疑片,應該更可感受到導演想表達的情景,亦享受其一連串裝神弄鬼與千頭萬緒的樂趣,最後銜接一個超出原先預想範圍的結局。思索本片的鋪陳,會發覺這個故事中其實沒有惡鬼,只有惡人,玩味的是,這了然於真相的關鍵不同於他片的高潮轉折,而是悄然推移至劇情前期,也就是當芙倫絲破解男孩死亡的原因時,其實早已歸還幽靈清白,只是預設立場由不得我們正視這個明顯事實。此外,片中也編排了許多混淆的人物、事件,逐步使觀眾模糊了判斷,抹散清晰的觀點,片尾更大玩人鬼莫辨的戲法來消耗觀影者的腦力,所幸有良心地給予一明白的落幕。

  靈動檔案對於溫暖與冷冽氛圍的操作方式,是靠著孤單引導出依靠的重要性,如同管家茉德對芙倫絲的告白:「沒有人會比住在這裡的人更了解孤獨。」這股壓抑的冰層,覆蓋在表面的是陌生,但終究被感情的外在挖掘與內在熱度崩解,或許茉德真正想坦白的其實是:「人是怕寂寞的,鬼也是。」。本片秉持著大家樂見的原則,越趨結尾,大部分主要角色都更親近了彼此,而冷冽的意境終究只象徵性的空留於形式上視覺表像。

The Awakening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